当前位置 名校长工作室 理论导行 文章阅读
叶澜:探教育之所“是”,创学校全面育人新生活(2)

03

学校综合活动育人价值的充分开发

这是一个新问题,大家近年来在努力探索。

(一)“综合活动”是学校实现育人价值的又一基础性构成

综合活动不受学科限制,它与学校生活、学生发展的节点和韵律紧密联系。我们不只是把学生作为生命体,而且把学校也作为生命体,在其中可以最大限度绽放师生的生命活力,师生在各种活动中实现生命成长。在某种意义上,综合活动更具有全局性,学科教学分科进行,综合活动则以综合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现在经常看到综合活动课程化的提法,下面我先对“综合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课程”“拓展课程”的区别作出分析,希望大家清晰综合活动的特殊性。

综合活动与学科教学不一样。我们常常听到把班会叫作“课”,这已成为习惯,因为班会排在课程表中,班会活动中的座位基本上像上语文、数学等课一样。这是把学科教学的规范迁移到班队活动中带来的问题。综合活动与活动课程也不一样。简而言之,活动课程是西方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以人类活动领域来分类、组织课程,并强调以活动的方式完成课程。拓展课程包括与学科相关的拓展,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拓展(如航模小组、戏剧社、广播台等),或者与时代、社会发展相关的拓展,如法治课程等。愿意做课程的,可以把这点放到课程里。

“综合活动”是“新基础教育”创造的、有自己独特内涵的概念。通过比较,我再次强调必须认清综合活动的特殊性:它是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以主题和项目(不是学科)为活动构架,以学生的全程参与(包括策划、组织和总结交流等)、主动承担责任、产生积极发展效应为开展活动的原则。我们原来关注教育者在教育改革中成事成人,现在还需要关注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成事成人。师生关系在综合活动中更强调合作、平等,相互欣赏,相互成全。

(二)构建“自然”“社会”与“学生成长”内在相通的学校综合活动节律

人与自然存在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与我们是最大的生命共同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万物生命同体。人世间最大的“通”是与自然相通。四季轮转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的生命、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活动,也随四季的律动而变化。

“节”是生命或事物发展的节点,体现了系统内转换的临界点。有自然的节,也有人设定的节,人类生活中形成的节,这些是历史沉淀、人类经验的结晶,具有纪念传统、强化价值和发展路标的价值,它联系着历史、现在和未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前了不起的创造,春秋时已有冬至,后生成两分两至,到汉朝正式确立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律法,成为自然四季律动变化规律的时间节点式系统表达。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关节气的认识和活动逐渐丰富,具有了自然变化和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综合表达的特征,数千年来与中华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

因此,无论从自然变化、万物生长的节律,还是从继承传统的维度,节气都应该且可能成为整合学校综合活动最为适宜的系统框架。四季中的二十四节气与学校综合活动的切合点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节律和学校生活起承转合的节律之合拍。学校活动的整体规划,应以长时段的“季”为单位,方能形成主题的有机整合。

“新基础教育”的共生体学校对“节”的综合活动已经进行了探索。下面我尝试对学校四季活动作出再构建,供大家研究参考。

1. 学校全年综合活动以四季分大时段进行设计

每时段分别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以一季中最后一个节气结束为终点。

每一个时段的起始时日,学校都要有“送往迎来”的综合活动,以强化生命流转、季节转换的标志意识。每季都要有六节气的名称,自然、人文内容的图文或专题录像介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配以咏唱、背诵等有关活动,让节气这项中华文化对自然变化节律的伟大认识与创造性表达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记,存活在学校生活里。每一季的主题都要与生命成长以及学校生活的节奏相关。

每一季还要有直接到自然中的活动,提升学生直接感受自然、欣赏自然、与自然对话、息息相通的感受力,并养成亲近、关注周边自然世界的爱好与习惯。我这几年一直尝试用摄影与自然对话、沟通,感受这样做是有成效的:花苞绽放、草地变绿、枝头结果、风云变幻……生活中的周边世界、大自然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感动!

2. 春季的主题是”——及时播种

播种生命、播种爱、播种心愿。探寻、观察、记录、体悟,春草破土、春花凌寒、旧枝新芽的生命内生力之顽强,万物初生之动人心魄的美。强化“开启”“初生”对于任何生命和事物是否存在的重要价值。

3. 夏季的主题是”——自觉成长

长身体、长学问、长能力、长智慧、长意志、长责任、长情谊。感受自然界万物尽力吸收阳光雨露、蓬勃生长,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熠熠生辉的繁荣景象之美。体会“长”要善于吸收外界的能量,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方能完成生命从出生到长大的转换。

4. 秋季的主题是”——收获成果

欣赏秋之成熟蕴含的美,大自然色彩变幻之妙。享受经努力之后获得成就的喜乐,感受一切来之不易,感谢所有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包括对传统的敬重和传承意愿的强化。对自然赠予、劳动成果的珍惜,富裕时代需要形成“惜”的意识和习惯:惜物、惜财、惜时、惜情……

5. 冬季的主题是”——蕴藏蓄力

蕴来年生命之力,择再生优良之种;蕴共度严寒之暖,思一年成长之历。欣赏冬季落叶后枝干的挺拔、刚毅、不屈之美。意识到“根”的重要:虽深藏地下,却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

6. 学校全年主要综合活动按四季分配整合

具体参阅下表:

 

几点说明:

1)各校必开展校庆系列活动,增设学校独特的传统节日(表中未列)。

2)相关节气及各类活动可按需要在班级、年级、全校三个层面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成为全校学生生活的组成。

3)原有的为学科活动专设的节,可划到各项活动中,也可划入拓展课程。

04

依“教育所是”而行,达“自然而然”之境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探索教育之“所是”

何谓“新基础教育”研究、“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认识的“教育所是”?它包括三个方面。

1. 价值确定。教育是促进人之生命成长,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参与者变得更美好,承担起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责任。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伟大事业。

2. 思维转型。走出片面抽象、孤立对立、非此即彼等简单归纳、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用复杂思维方式研究教育活动内在的矛盾、张力、关联、互动、生成、转化等复杂关系,研究教育系统的结构、生存和发展之原道。

做“新基础教育”,没有价值确定做不下去,没有思维转型则做不好。我们许多校长都感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变了,就是长期进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结果。

3. 以身立学。我言即我信,我信即我行,我们努力这样要求自己,这是新基础人的群体人格特征,是生命?实践教育学人的人格特征。以身立学,是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整体改革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多主体、多层次、多方式的多向互动,探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解弊之方;走出创造学校新生活之路,在改革者自觉、积极参与中实现成事成人;走出创建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学术之路。

(二)走向“自然而然”之境

何谓“自然而然”之境?如何走到“自然而然”之境?

1. 通过学习、反思、实践、创造,基于日常,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使价值成为信念;将教育之道内化于心,外在于行;练就新基础教育、教学和学校领导的新基本功,使习惯成自然,达一切自然而然之境,这是大修炼。我们人人作为自己生命的发展主体,共同创造学校新生活,享受教育活动所特有的生命四季,享受教育独有的尊严、活力与欢乐。

一个对自我更新没有兴趣的人和学校,是做不好“新基础教育”的。

2.“生命?实践教育学追求的教育最高之境——“自然而然

我用四句话概括表达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最高境界——“自然而然”:

1)厚朴如树。扎根于土,坚实不移;不图虚名,不玩花样;成全生命,舒展成长。

2)温润如玉。经久积淀,化为内质;光自心出,方得温润;自在自如,悦己养人。

3)灵动如水。不畏高山,不惧险阻;一往直前,无怨无悔;坦荡灵动,得大自在。

4)绚丽如凤。生命多姿,五彩缤纷;精神奋发,涅槃重生;爱心不变,欢乐永存。

 




7e27e309-23a5-4e0c-932f-6bacac86e5c7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电话:0519-88365071 邮箱:zlgqt@163.com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访问量,总访问量。本站共有文章数15409,文章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