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市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市级课题 > 《品德与社会(生活)》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实 > 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育德育人的新途径

来源:原创  发布人:朱雪婷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次数:

摘要:自从学校将班队活动、品德、综合实践这三科课程整合以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中高年级学生在开展活动中主要采取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科学学科;体育学科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具有了课程的形态,它可以采取专题探究的方式,与学生生活相勾连,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也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成长。

一、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科相整合

学校以综合融通新思维,努力创造校园师生新生活。从环境、活动、课堂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并且打通校内外生活,跟家庭、社会有勾连,对学生假期生活进行了整体策划实施;基于学生生活,我们把学生日常生活置于包含二十四个节气的四季大背景,让孩子们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和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体验时令交替和年节的独特内涵,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具有层次感、仪式感,更具有综合性,体验性,使师生生活更有滋味。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六年级语文学科开展了“走在春天里”的系列综合性研究活动。

在大致学习春的六个节气知识后,包括习俗、游戏、物候等,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以及产生的问题,成立了五个项目研究组:诗词小组、游戏小组、习俗小组、气温小组、农耕小组。随后进入了各自的研究。

 其中,诗词小组的研究与语文学科活动相整合,到底研究什么?成了大家的难题。在我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先从课本中的春天诗词着手,再到课外书籍中的拓展,将课内课外的春诗词搜集并整理出来。难道就将整理出来的诗词背诵一下就是研究吗?小组成员又犯难了。于是便进入对诗词的赏析,边了解诗词的意思,边进入对诗词中节气文化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春的诗词中藏着很多“花”的学问。孩子们便开始研究诗词中“花”的文化。如陆游的《立春日》中“菜细簇花宣薄饼”,孩子们通过翻阅书籍,了解到这里的花是迎春花。这样的研究将春的六个节气都融入进去,每个节气都研究一首诗词。这样的研究又让孩子们将生活融合,孩子们发现常州市各大公园都有各自的花展,于是又将花期表整理出来,将研究的价值放大,意义更深入。

随后,又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相结合。诗词小组的组长张璟言在研究中创作了一首诗《春日即景》:桃花已绽千枝艳,腊梅尚余一缕香。最爱湖边踏歌行,微风习习柳枝扬。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创作的兴趣。又恰巧六年级毅行活动,目的地是圩墩公园,而圩墩公园有桃花节,在活动中,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记录下桃花的美,选择不同的词牌名创作诗词。“清平乐”“蝶恋花”“忆江南”“卜算子”……一个个词牌名的使用,虽然有些创作显得比较稚嫩,但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与生活勾连,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二、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学科相整合

“每一天都是新的”注入科技的空气,让校园弥散科技的氛围,让我们的生活融入科技的创造。学校的科技节中,每位同学都投入其中,围绕校园环境发现并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接骨木小队通过走进校园,观察校园,发现校园里、教室里都有很多不同的植物,有些植物长得郁郁葱葱,有些则枯黄,甚至毫无生机。于是,他们产生了思考,也许原因有很多,气温的变化、植物的习性等都是造成这些情况的因素。我们想来想去,决定对“噪音是否会改变植物生长的规律”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他们先进行了前期准备: 两盆一样的植物,一个在超过60分贝的环境下生长,一盆放在安静环境下生长,以照片的形式记录它的每一天。通过走访调查和仪器测试,他们选择了小队成员郁晨依家的工厂和小区(6070分贝或以上算噪音)。小区的音量是23分贝,工厂的音量是76分贝。这样的环境符合实验的条件。随后进行的实验也不断验证他们的思考,他们发现:第一天的两盆小白菜,没有任何差别;第三天的小白菜有了很大的差别:在噪音环境下生长的小白菜,变得毫无生气,而另一盆却生机勃勃第五天的小白菜变化更大:在噪音环境下生长的小白菜已经停止了生长,而另一盆却更加郁郁葱葱。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噪音对于自然界的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倡导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噪音的产生,从而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虽然研究显得有些稚嫩,但孩子们的研究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有了很多的成长,就像他们在反思中写道:我们学会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学会了“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再决定持之以恒的方向”这种珍贵的学习方式、思考方式学会了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有团队意识。

三、研究性学习与体育学科整合

大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的获得、心灵的体验等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才能有最真实的感受。而学生在校的生活受限于学习任务、时间、场地等因素,却相对枯燥而单一。为了使学生的“知”“行”平衡,快速成长,必须要开辟新的实践场所,给学生提供参与、展示、实践的平台。

学校每年春季都将召开校级运动会,以往的运动会学生都只是被动的参与者,且项目设置老套,参与人员不多,更多的孩子只是一个观看者,到最后,运动会往往成为了个别“明星”学生的舞台。为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更为了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校决定把运动会交给学生来承办。

我们班负责田赛小裁判的工作,从前期的招聘到邀请老师培训,再到自己上岗体验,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人翁意识,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运动会后,也在不断反思着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工作。   

孩子们设计调查表发放到全年级,由各班小裁判填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班学生又调查表中的问题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汇总以及分类共产生了四个小课题:1、岗位分工问题:投掷小裁判共6人,垒球小裁判有4人,沙包小裁判只有2人,人手不够。2、小裁判的现场管理问题:(1)运动员或观看比赛的同学不听小裁判的提醒,擅自到比赛区域玩耍。(2)有些运动员不听小裁判的指挥。3、小裁判的技能问题:小裁判对比赛成绩测量的不准确。4、小裁判的责任意识问题:(1)小裁判在工作时聊天、嬉笑打闹。(2)小裁判擅自离开岗位,回班级喝水。各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根据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的小队与体育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试图解决小裁判的技能问题;有的小队群策群力,思考岗位分工问题。各小队将研究的内容撰写成报告,提供给学校体育组,分享给下届同学。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走向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走在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上,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