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市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市级课题 > 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 理论学习

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曹海  发布时间:2018-03-15  浏览次数:

(学习资料一)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作为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作为一个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来进行。这要求我们改变一些认识和做法,从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来落实。“读写训练”的方式根据实际教学时间的安排,一、在一个课时内的教学中安排写感想、写课文空白、写片段等内容;二、在两个课时的一篇完整教材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处理教材,安排如学课文写法、课文集美等方式训练;三、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可安排仿写、续编、改写、写读后感形式。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的训练,是教育专家们呼吁和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近来,对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再次引起了广大语文专家和一线语文老师的热议。《小学语文教师》近期专门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这一话题的讨论与研究。其实,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早在十几年前就进行了有关“读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与方法。丁有宽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的,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学习和运用的统一。

但是,实实在在地说,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读写结合是远远没有做到的。许多的课堂,虽然安排了写的训练,但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训练的要求与目标不够明确,诸如:学了课文后,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较为简单的、机械的写,在众多的所谓安排了“写”的语文课堂里占了不小的比重。出现这样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包括有北师大教授肖川老师一直强调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众多的语文教学思潮,许多思潮尽管当时是多么的热热闹闹、纷纷扰扰,但时过境迁,到最后又归于沉寂。曾经冷落多时的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又重新成为当前小语界关注的“焦点”。实践告诉我们,许多理论上看来很有道理的理念,但到实际中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例如以为学生多看、多认、多读而忽视写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理念;例如脱离教材让学生在“大语文”中学习语文的一些做法。事实证明这真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今天,可以很确定地说:忽视了写的训练的语文教学不会是高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该如何有效落实“读写结合”中的“写”的训练,众多的专家和老师有许多有效的做法,以下一些粗浅的看法可以供教师们参考:

一、树立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意识,明确“读写”训练目标。

著名教育专家、北师大教授肖川博士曾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要素是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特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确定了语文课堂应该凭借语文文本中的字、词、句、段、篇方面的语文知识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熏陶。所以,我们应该很明确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至于“怎么教”在这里不再赘叙。

“读写结合”中的“读”,其内涵包括“听、说、读、写、思”当中的“听、说、读、思”,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模式,说白了就是“教教材”、让学生学懂教材,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属于语言“吸收”的过程;而其中的“写”则是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所以,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的: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读写”训练目标呢?这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应该课标中各年段目标的要求,要“到位”而“不越位”。低年段应确立为写话,写四要素完整的话;中年段确立为写段,重点抓片断训练;高年段确立为写篇,侧重于文章的篇章结构训练。二是与我们具体训练的安排而定,包括训练时间的安排、训练内容的安排,当然,即使高年级安排写段、写话,要求也应该是与中年段、低年段不同的。

二、紧密融于课堂教学当中,多种形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而这个“例子”完成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所以,“读写结合”的落实,主要立足于课堂,根据实际适当延伸课外。从时间上的安排来说,有课时教学中的训练,课文教学中的训练,课内外结合的训练。

(一)立足于一个课时教学中的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写训练也一样。课时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指的是训练的安排是某一课时教学时安排的某一个写的环节。这样的训练,一般写的内容较少,都是围绕课文中的某一训练点进行安排的,教学预设时只是作为教学流程当中的一个环节来进行。它一般的形式有:

1、写感想。

当课文的教学进人到高潮时,对课文中人、事总会有所感触,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时候,适当安排学生的练笔,是很顺其自然的。如学习了《丰碑》后,让学生写写对军需处长、将军、红军部队的一些看法和感受;学了《大自然的启示》后让学生写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和自己知道的一些事例;学了《草船借箭》后用上课文中的信息写写某个人物等等。

2、课文补白。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安排上都有独到之处,往往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空间,这给续写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将相和》一文中,就有许多留有想象的空间,如: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他(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这两个地方,就有许多想象的空间:秦王怎样说“好商量”的?是如何“拒绝”、“还是拒绝”的?蔺相如如何“再要求”的?当时的表情、动作、语气各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深入体会文本后,很好的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补白练笔。其实,课文的补白还可以对中心深化处进行补白;对文本高潮处进行补白;对标点符号处如省略号、感叹号等处进行补白等等。
   3、写片段。

片段的训练,在课文中有丰富的资源。课文中的许多片段,有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的;有因果关系的;有独特的构段形式的;有很有特色的描写的;有独特的描写方法的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后进行训练。如《桂林山水》中描写水的特点和写山特点的段落中构段方式和描写写法,可以让学生仿照进行练习。又如《威尼斯的小艇》中的第四自然段,通过三个方面围绕中心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也是训练的好材料,通过写的训练,一定会比单单理解文章高效得多。

(二)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

立足于一篇课文中的训练,往往要与课文的教材处理安排结合起来,有些教学安排还会与平时的教材处理不同,需从不同的侧重点去处理、安排教学。如《颐和园》的教学,如从训练学生写的角度出发,我们第一课时的教学解决字词、理解内容、读通读顺课文,第二课时则从写作的角度去组织教学,理出课文的写作条理: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十七孔桥。让学生明白“游记”的写法:移步换景、抓主要景点、详略结合。然后让学生练写,最直接的材料就是让学生按方法去写写校园,效果必会不错。

还有一种方法是“课文集美”,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独创的一种课文教学和读写训练的方法,顾名思义,“课文集美”就是集课文中的美言美语,汇成一篇文章。其实,在集美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写的训练、写的创造。如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文,学生集美成一篇短短的美文:

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的训练。

课内外结合的训练即是课堂中不能完成,需用课堂外的时间来完成但又与课内的教学有紧密关系的读写训练。它的主要形式有:

1、仿写。学了某一课文后,掌握了方法,仿照课文写法进行写作。如学了《鹅》一文,让学生仿照文章抓住动物某几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写一个动物。

2、续编。如学了《凡卡》、《穷人》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合理地续编课文,创作出自己的小说。

3、改写。把不同的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特别是将古诗、文言文、诗歌改为记叙文。如学了《舟过安仁》、《回乡偶书》等等改为记叙文。

4、写读后感。学了课文,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总之,读写结合可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的有效的经验,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