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市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市级课题 > 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 计划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来源:原创  发布人:曹海  发布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

 

一、前期研究回顾

前一阶段,语文学科在学校“每一天都是新的”文化引领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策略,聚焦学科关键能力,初步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借助省级课题的研究,不断推进学校新质课堂的稳定;通过日常教研机制的不断重建,教研组初步形成了主动、合作、创新的研究氛围,各级责任人的引领力得到了提升,不同层面的责任人团队圈正在形成。

存在问题:单元整体教学因为教师的理解、责任人的引领力等因素,存在个体性的差异;日常教研活动中,教学、研讨、培训缺乏一定的有机性,效率不高;语文学科的品牌不够凸显。

二、指导思想

以“生命?实践”教育学理论为引导,基于语文学科研究中的真实问题,继续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策略,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整合校内外发展资源,开发并实施古诗文课程、习作校本课程,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校本化研究品牌,促进师生的内涵发展、主动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教研机制、评价机制、融通机制的重建,增强教研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内涵提升。

(2)深化单元整体教学,凸显读写能力,初步构建基于校本的小学生习作课程框架。

(3)依托省级课题“生态课堂”的研究,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相对稳定的课堂新质。

(4)借助升格培养,立足日常研究,打造习作课程,扩大语文教师的品牌效应。

四、实施策略

1. 机制重建 ,形成日常研究保障(教研组变革)

进一步内化学校文化,提升教研组研究氛围;进一步规划集体备课流程与内容;进一步优化日常教学、集体研讨、专题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形成“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进一步学习“生命 实践”的理论书籍以及实践,提升新的研究参照系;关注校内外教育发展资源,做到学科的主动渗透与融合;尝试建立融通机制,完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重心下移,做到以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科教师之间主动融通。

2.整合融通,深化课程改革(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聚焦学科能力,深化单元整体教学

梳理语文学科能力,并作长程构建;梳理、重组单元,定位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流程;

紧扣读写结合能力,明确读写结合点,开展日常化的读写实践;

坚持每个单元开展一次班级层次的学科研究性活动,每个学期开展两次年级层次的学科研究性活动;

完善“1+X”的关联性阅读内容,“1”为一个单元,“X”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阅读篇目。

案例:说明文单元

(2)整合活动资源,开发校本习作课程。

学校正在以学生中心,重建校园生活秩序,序列化、常态化的校级层面、年级层面的阅读活动和体验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同时也对学校的习作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语文学科从习作目标、习作内容、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活动体验作文进行系统构建,形成校本化的习作课程。

(3)借力课题研究,稳定语文课堂新质。

根据学校生态课堂特质的通用表格,稳定语文课堂特质;立足各层级的日常教研,落实“两表”,并形成语文学科的生态课堂特质。

(4)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人文底蕴

结合国家、地方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要求,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已经开发出了一到六年级的经典诵读读本;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背诵经典之余,本学期还要尝试选择一个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如,研究李白,研究李白的送别诗、写月诗,研究李白的人品,研究李白的人生踪迹。

3. 加强团队建设,锤炼教师新基本功(教师专业发展)

(1)团队互助,提升团队研究水平

借力学校的晨曦社、脱颖团、骨干升格等,提升责任人的引领力;继续坚持责任人的任务表达机制,明确每月研究主题、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措施;坚持教研组的微教研,提倡基于 “一日一议”;继续完善责任人合作者的良性关系,实现二者的双向滋养,整体提升团队研究水平。

(2)任务驱动,激发教师的生命自觉。

锤炼教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听课评课、即兴演讲、反思重建、课程开发等教师基本功,激发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本学期,以全体语文教师的即兴下水文作为项目,提升教师的习作指导水平。每周的集体备课以一人主讲、互动交流的形式,集体教研期间轮流开展一次切合主题的微培训、微研讨,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