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市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市级课题 > 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 研究教案

历史古迹单元背景下的读写结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汤皎丽  发布时间:2017-05-29  浏览次数:

学校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班级

五(6

学科

语文

课题

历史古迹单元背景下的读写结合

教时安排

1

教师

汤皎丽

日期

2017-5-23

教学目标:

1.在单元背景下,进一步提炼“看古迹-想历史-抒情感”的学习策略,并尝试运用于参观历史古迹的习作中。

2.整合寻访活动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3.通过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丰富学生欣赏古迹时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依据:

1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秦兵马佣》《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因为《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介绍的内容都属于古迹,他们存在的历史悠久;都用了说明方法介绍了景物的特点,体现着言语的精确性,也表达着对古迹的尊重;都采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使所介绍的事物形象更生动而立体,传递着作者内心对古迹的真实感受。这与以往写景状物类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不同的。以往的写景状物类文章,遵循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在小学低段重点培养学生对静态和动态事物的形、色等外显特征的观察与描摹,并引发与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的想像延伸和连接,主要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手法来呈现。到了小学中段,随着学生的生活积累逐渐增多,观察的对象转向动静结合,要求学生能从一个点展开多样化的相似、相关的想象,并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而且,开始鼓励学生去探寻事物存在或产生的因果关系。观察与生活积累的联系越来越丰富了。而到了小学高段,除了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观察的能力并能精准表述外,更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生自身具备非常丰富的文化修养。尤其是《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分别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并展开了与此有关的相关历史的联想来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扬。所以,在教材梳理时,我们决定把《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用结构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期望通过结构教学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写参观古迹类习作的一般方法,并丰富学生的历史底蕴与生活情趣。

(2)学生实际:

从以往学生学习《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贫乏。虽然之前学生在历史方面书籍阅读也涉及了《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但从历史阅读积累角度看,大部分孩子对此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探究欲更不用提了,因此历史知识的积累甚少,我班仅有个别男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平时生活中参观一些古迹时因为缺少对古迹历史的了解,跟缺乏一种对古迹历史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从而导致在写参观记时只能泛泛描写看到景,缺乏独特的自我感受。

《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这两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条理,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对这两处古迹的历史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组写景状物类课文与以前所学的不同;尤其是对联想历史的表现手法深入了解,对写好游记、参观记等体裁的文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另外,学生看古迹,哪怕是对身边几乎每天看到的运河、圩墩遗址都是没感觉的,谈不上产生美好的情绪体验,根本原因在于少了对历史的兴趣,历史的积淀缺乏。试图通过本组文章的学习拓展,打通课内外联系,在对家乡古迹的寻访活动中,使他们明白了要想看懂一处古迹是要预先做“功课”的,更引发了对身边历史古迹的探究欲望,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猜古迹

激趣导入

同学们之前了解了一些世界名胜古迹,搜集了照片,现在来考考大家。(出示图片)

学生看图猜一猜

以猜一猜的方式进入,很自然地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对世界上的历史古迹有个整体的认识,为下面学习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单元回顾提炼方法

1.我们连续学习了两篇有关历史古迹类的文章,两篇课文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回顾两课学习,找出两课在表达上的共同点。(用说明的方法介绍古迹的特点;用联想将看到的和历史进行了联系)

两课都是的历史古迹类的写景状物文章,找出两课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类文章写作手法的归类,也是引发学生对这类景物的习作的思考。

2.学这两篇历史古迹的文章,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互动交流

前面两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多种渠道去解了兵马俑和金字塔。这里进行回顾梳理,让学生感知多渠道学习,让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了课外。

 

延伸生活

学用方法

1.寻访活动的图片展示

学生看,唤醒记忆,进入寻访活动情境。

 

 

学习的不能仅停留在课内,将学生语文学习的触角不断延伸,触及学生的生活,让语文真正为学生生活所用。

由课文古迹的写作手法,引导至写学生身边的古迹,读与写自然结合

2.经过这一系列的寻访,给你印象最深的景是什么?

学生交流

3.你们眼里的这些景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它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学生交流、引发互动

4.同样一处景,会有不同的联想。运河边不同的景更会有不同的历史情境浮现在你的眼前吧。把自己看到的景与产生的联想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5.写片段、交流

学生写,展示片段

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同学们此刻有什么新收获吗?

学生交流收获

回顾,让学生在收获中提炼这类习作的表达方法、情绪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