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区级课题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网站 > 区级课题 >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构建家庭体育活动体系的实践研究 > 成果展示

给学生不一样的体育生活

来源:原创  发布人:储江艳  发布时间:2017-02-24  浏览次数:

给学生不一样的体育生活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整体建构学校体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了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成效,给孩子更丰富的体育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关键能力,提升体育综合育人价值,因此,我们根据学校老师的特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整体建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关键词 体育生活  整体建构  高效融通 提升价值  校本实施

体育工作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体育课程也不再局限于教学和训练,而是有关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各项工作的整合。学校体育工作的元素和内容有很多:教学、大课间、体质测查、体育社团、运动队训练、竞赛、学校竞赛、活动……为了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成效,给孩子更丰富的体育生活,提高学生的体育关键能力,提升体育综合育人价值,因此,我们根据学校老师的特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整体建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整体建构的思路:一是综合融通,提高效率,将学校的所有体育工作整体设计;二是在融通中提升价值追求;三是从评价入手,整体思考,分段实施。

    一、整合体育课程,使师生课堂生活更有成效

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的主要生活场所,是教给学生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运动习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孩子兴趣和教师资源,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开发和研究,进行校本化的实施。

1、开发校本课程,让孩子多一项运动技能

羽毛球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生学习兴趣也高,而且有相对专长的老师,因此我们就根据羽毛球项目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编羽毛球特色校本课程读本,在体育课程中全面开设羽毛球项目教学,在一、二年级配以专门的羽毛球老师,每学年16课时,3-6年级则以体育课单元教学的形式,每学年12课时。辅以大课间羽毛球特色操及体育活动课羽毛球运动项目,并在学校体育节中加入羽毛球趣味比赛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实施。

2、整合课程和教师资源,给孩子更专业的体育课

体会到羽毛球专项教师教学的好处,我们就思考能否将一些专项性比较高的项目都由专项教师来教学。首先,我们就尝试以同年级教师教学内容互换的方式进行,同年级的体育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进行到相应的教学内容时,互换班级进行教学。即有羽毛球特长的老师专门负责本年级羽毛球单元的教学;健美操专业的老师专门负责韵律和体操单元的教学,当上到篮球单元的教学时,就由篮球专长的老师来进行教学。比如去年是由我和王倩老师两人负责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我是羽毛球专项的,王倩老师的专长是健美操,因此我们俩就进行了分工合作,整合课表和教学课时,由我去上她任教班级的羽毛课,她来上我任教班级的韵律舞蹈课。

我们设想如果能在排课上再进行整合的话,那么相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一些项目,我们就以专项课的形式排进课表,专业老师就负责各年级这一单元的教学,如羽毛球专项教师负责各年级一学期两周的羽毛球课、健美操老师负责各年级一学期两周的韵律舞蹈课、武术专项教师负责各年级一学期两周的武术课……由于专项老师在本项目上的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和手段会更丰富,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也会更有成效,相信也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

二、整合校内体育元素,给学生更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

校内的体育元素很多,除了课堂教学外,从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到每学年都要开展的体育节、运动会及各项体育比赛和活动,甚至是课间十分钟,都是学生在校活动的有效时间。将这些时间有效地整合,既能使我们的体育工作更轻松更高效,还能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提升综合育人的价值。

(一) 基于日常,从兴趣出发,让大课间成为孩子每天的期待

1、重建做操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欢乐地动起来

原来的大课间,可能仅仅是做两套操,进行一些活动,而我们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以课题引领,创造性地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资源,将学生感兴趣而原本课堂上忽略或效果不好的韵律舞蹈、武术及学校特色课程等内容渗透到大课间。由带操老师根据动作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进行疏理,将学习内容进行有序地构建,配上学生喜爱的歌曲,采用以跟带做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从学基本舞步、动作——简单组合——听音乐自主创编一段或一套操,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期待达到学生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做不同的操,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创编不同难度的动作。

2、学科融入,让大课间变得生动起来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与音乐课程的整合,请有舞蹈基础的老师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学习一些舞蹈的基本舞步,将各种类型的音乐和舞蹈都融入大课间的教学,而音乐老师也主动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大课间的内容,比如在节奏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踏步练习,踩准步点和节奏,更有音乐老师主动为大课间推荐合适的音乐。同时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拍摄微视频让学生利用课间和回家的时间进行动作的学习。

3、从时间上整体谋划,让活动时间更充裕

除体育课堂教学之外,每天的大课间和每周两至三次的体育活动课是学生在校最主要的活动时间。本学期在学校的整体策划下,将原来的一周两次或三次活动课改为现在的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保证学生除体育课之外每天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实实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时间和空间。下午大课间以健身房的方式操作,每个班每天轮换到不同场地进行不同的活动,后期我们还将对下午的大课间作进一步的改进,增加学生小岗位的设置,如收发器材的管理员、活动引导员、小裁判、统计员等,通过有效安排活动场地和内容,保证安全、有序、高效地活动开展。

这样的大课间不仅学生兴趣高,而且形式多样、有变化、有创新,有实效,同时实现了通过大课间的渗透完成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上个月,我们又开始进行了领操员的招聘,给更多有特长的同学展示和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在老师帮助下不仅能带能创还能教,在实施、传承、创新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教育价值的多元。

(二)基于节点活动,提升价值,实现运动会综合育人

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很多的体育活动,比如一学期一次的运动会、体育节,并融入学生喜爱的篮球、校园体育特色羽毛球以及各种团体对抗赛和全体参与的游戏竞赛活动,通过提前策划和组织,营造校园体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活动中还关注挖掘体育活动的育人价值,给予学生参与活动、感受体育魅力和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体验,并在活动中整合语文、数学、英语、班队、美术、信息等课程资源,更多地思考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

接下来我就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具有颠覆性转变的运动会。

1、创新实施,让运动会成为孩子们创意实践的舞台

传统运动会都是老师组织、学生参与,而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与综合实践课程相整合,成为学生创意实践的舞台。

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学生申报,承办运动会。比如今年运动学校的运动会就是由五年级学生承办的。在运动会前期,五年级的班队活动就围绕着运动会展开。孩子们首先了解运动会流程,然后将运动会的各项工作进行分类,进行岗位设置:有项目设计组、裁判组、编排组、开幕式策划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竞聘自己的岗位,然后同岗位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比如项目设计师就要在前期到各个年级组去做调研,了解各个年级喜欢和适合的项目,然后再分别设计各年级的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主动与体育老师沟通,制定比赛方法,明确比赛过程。编排组的队员首先要在数学老师指导下进行统计与分组的工作,还要学习电脑编排的方法,掌握相关的软件使用方法,比如EXCEL的制作等,前期我们是利用课余时间由体育老师对个别学生做一些指导,接下来我们想与信息课程进一步整合,在五年级的信息课程里增加一至两课时与编排相关的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内容,也为运动会编排招聘提供更大的选拔空间。裁判组一次次的培训、开幕式策划组对开幕式的精心编排和设计……每一个组都全情投入,干得热火朝天。按照这种模式,我们已经尝试实施了两年,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开幕式不尽完美,比赛进程衔接有问题,也总担心计时员记录不准确……但为了比赛公平公正,记录准确,学生会更用心地去做,在活动中提升了责任心;开幕式的策划员为了呈现给全校师生一个精彩而难忘的开幕式,更是绞尽脑汁,不仅要设计整个开幕式的流程,更要协调好各年级的表演内容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高了组织、策划、表达能力;为了解决发令员打枪的危险性问题,应聘岗位的孩子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开拓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还主动发现了很多问题,并不断加以改进,比如岗位分工由原来班级承包改为学生自主竞聘,而且他们还建议,为了保证这一活动的延续性,可以采用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操作,即由本届五年级学生承包整个运动会的策划和组织,请六年级学生做指导,四年级同学做学徒。每一位同学都在为他们自己的运动会出谋献策,真正成为运动会的主人!

2、老师助阵,让运动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在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渐渐地认识到既不能包办替代也不能撒手不管,只有投入更多的智力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做好参谋,做好合作者,更清晰地认识到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英语老师也主动加入了运动会开幕式的设计,将英语学科主动融入,在开幕式主持时采用双语主持的方式,给予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听英语的环境;语文老师也看到了语文学科的活动价值,让文学社团的孩子们参与运动会的采稿编稿,小记者们也活跃在赛场上采访;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也将学科活动融入了运动会的招聘活动和开幕式中……相信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学科老师主动参与到我们运动会的创意中来,让运动会成为每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三、融通家校体育,给学生更广阔的体育空间

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我们设计了家庭体育生活指导,希望通过家校合力,真正地帮助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刚开始是由家长打印家庭作业表格,每天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每月上交表格给体育老师统计,期末进行学期体育成绩的加分。表格上标明了每个年级的体质测试以及学期测试的项目和标准,以及建议进行锻炼的项目和练习方法,比如练习时间的保证和练习项目的安排。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一些家长会主动和体育老师联系了,有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育成绩和锻炼情况,还听部分孩子说起了家长陪伴一起锻炼的事例,孩子们利用自己在家庭中的影响力,带动了整个家庭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有一部分家住得近的孩子自主组成了锻炼小组,每周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定期组织活动和比赛,成为每周孩子与小伙伴最快乐的时光。

今年暑假之前,我们利用学校对学生假期生活的整体设计的机会,为学生设计了暑假体育生活指南:每周记录锻炼时间和内容,家庭内每周一次小比赛,在假期学习一项体育技能或了解一项体育运动知识,观看一场体育比赛,让运动融入暑期生活,成为孩子的生活习惯。还有很多孩子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运动生活,在开学初的暑期生活反馈活动中进行了班级内的交流,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当然我们也发现体育家庭作业实行的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弄虚作假、部分家长只是为了填完表格,应付了事,而且体育老师的工作量也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更多地关注自己测试成绩的变化,本学期我们采用了班级体育成绩记录表和个人体育成绩记录本的方式,让学生将在家和在校练习及测试的成绩自己做好记录,既可以看到自己成绩的变化,又能和组内、班内同学作对比,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同伴的力量,促使孩子更积极地锻炼去超越自己和伙伴。

    四、创新评价方式,育学生运动自觉

1、整合评价点,与学校整体评价相融,促主动参与

一般对学生体育的评价包括体育学业成绩、体质测试情况、星级运动员等单个方面或荣誉的评定,但这种评价点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将锻炼、体能、技能、体质健康标准、比赛、活动参与等所有体育方面的相关活动进行整合评价,以积分的方式给每位同学一个评价的指标,并逐步尝试与学校红领巾班级评比、优秀少先队员的评定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的优先参与权等各方面相融合,比如以积分的多少来评选班级、年级及学校的校园体育之星,积分多的同学可以争当运动会开幕式上的国旗手等等,提升孩子的荣誉感,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2、数据融入,评价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认知

学校对每年体质测试的数据进行纵向跟踪和横向对比,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发展情况,即今年各年级的成绩和去年相应年级的成绩作对比,同年级不同班级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并通过阶段测试和数据追踪来评价班级提升度。同时采用个人体育成绩记录本的方式,让学生自我监测、了解自己的原始成绩和进步度,关注自己的数据和变化,看到通过长期的锻炼和自己的努力有了进步,促使他们更主动积极地参与。

3、多元评价,促运动自觉

在班级中张贴班级体育成绩记录表,分组记录每位同学在校练习及测试的成绩,老师定期进行评价,组内评选每次的最佳成绩,孩子既可以看到自己成绩的变化,又能和组内、班内同学作对比,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同伴的力量,促使孩子通过积极地锻炼去超越自己和伙伴,养成运动的自觉。

现在全校师生齐锻炼已成为共识,更有意义的是,从校内到校外,甚至也带动了我们的家长一起加入到运动的行列。